我院教师代表赴西安参加 “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教学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5-09-26 点击数:
(通讯员:夏文婷)9月19日,由西安开放大学与哈尔滨开放大学联合主办的 “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教学实践活动在西安隆重举办。我院教师喻玲、夏文婷作为获奖教师参与此次教学实践活动。
“大雁塔杯・智启非遗・AI 赋能” 创意大赛于今年初启动,以 “智启非遗融合发展”为主题,面向全国13家中心城市开放大学师生征集5分钟以内的数字人视频作品。大赛启动后,我院第一时间开展积极动员,通过专题会议解读赛事要求与创作方向,鼓励教师结合思政教学特色与武汉非遗文化参与创作;在作品打磨阶段,学院领导对教师提交的初稿进行多轮指导修改,从非遗元素筛选、AI技术运用到文化内涵表达等维度提出优化建议,帮助教师完善作品细节;同时,学院还整合校内外技术资源,为参赛教师提供数字人视频制作、AI 特效处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解决创作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在前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我院教师最终在大赛中收获丰硕成果:共荣获教师组创意奖 1 名、一等奖 3 名、二等奖 4 名、三等奖 6 名、优秀奖 6 名,获奖数量位居参赛单位前列,彰显了我院教师过硬的专业素养与创新实践能力。其中,我院喻玲老师凭借作品《AI织梦:董永传说的数字化重生》,从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教师组唯一创意奖。该作品以“AI时空隧道”为框架,通过视觉符号并置、文化内核转译、叙事模式互动三层递进思路,将董永传说中 “孝” 与 “爱” 的核心文化内涵进行现代化诠释,精准契合当代青年精神需求,兼具文化深度与创新表达,得到评审专家与参会人员的高度认可。

在颁奖仪式的经验分享环节,喻玲老师作为优秀参赛教师代表登台发言,从作品创意孵化、非遗元素挖掘、AI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结合等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创作过程中的思考与心得。她提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现代科技相融合,此次作品创作正是基于学院“以文化人、以技赋能”的教学理念,通过AI技术让非遗文化“活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实践形式,也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其分享内容详实、思路独特,为其他参会单位开展非遗AI融合教学提供了宝贵参考,引发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我院教师代表表示,此次西安之行不仅是一次荣誉的见证,更是一次学习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宝贵机会。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融技术于教学、融非遗于素养、融竞赛于实践”的教学模式,依托武汉开放大学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AI技术、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为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贡献更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