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第一期)
责任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2-07-19 点击数:
(通讯员:郭晓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在校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和统一部署下,2022年7月11日-7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15名思政课教师赴湖北恩施参加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第一期),培训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举办。

本次培训特邀教育部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岳喜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李新萍教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佘双好教授、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项久雨教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主编谢成宇教授、加拿大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FDW 引导员肖莉副教授为学员上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建设示范课堂,打造思政金课”、“守正创新,以史铸魂,努力打造思政课教学‘金课’”、“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树立大思政课程观”等。

本次培训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7月13日下午,党员教师先后来到叶挺将军囚居旧址纪念馆、恩施市博物馆(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进行现场学习。通过参观,教师重温了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到革命精神文化,对中国革命伟大进程有了更真切的认识。7月16日,是乡村振兴主题现场教学环节。党员教师来到恩施市盛家坝镇二官寨村,观摩了当地村委以“道德银行”的形式,用“积分”激发村民自治活力,采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方式,搞活乡村经济,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各个环节,充分激发村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不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教师感受了侗族传统文化,并了解了芭蕉乡“乡贤能人+乡村振兴”的模式给当地带来的变化,尤其是使用直播带货的方式,推广当地农副产品,用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




本次培训班的学员由108名来自省内省外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组成。我院思政课教师在培训期间严格遵守纪律,认真参加学习,积极与兄弟高校就思政课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展现了优良的教师风貌,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经过7天短暂而充实的学习,我院教师增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坚定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