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党史“教科书”,讲“活”思政课
责任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1-07-02 点击数:
(通讯员:杨启帆、郭晓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建党100周年的关键时间节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百年辉煌”党史学习教育展览。6月18日开展以来,思政课教师将“概论”课搬到展厅中,创新教学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一堂堂“鲜活的”、“沉浸式”的思政课,让思政课更有“活力”、“感染力”,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教学效果好。
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以百年党史为主线,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节点,从“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四大板块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弘扬党在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

张玉龙老师从开国大典的照片开始讲起,带领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在经济上一穷二白,国际上被政治孤立的困境。但是,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一步步创造了伟大的中国奇迹。他激励学生要学习并发扬这种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

谢开磊老师在展览为学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让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参观学习,学生看到很多生动、鲜活的史料,感受到了我们党以恒心守初心、以奋斗担使命,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勇毅豪情创造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更加坚定了要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袁芳逸老师在展览为学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历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党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出的伟大贡献,鼓励学生从党史中明晰人生方向、汲取奋斗力量,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杨启帆老师通过安徽凤阳小岗村“18枚红手印”的故事,为同学们讲述了40多年前18位农民在“包干到户”的契约上摁下红手印,由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的历史。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震撼和感动着学生们,激励着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培育敢啃“硬骨头”的勇气。
学生们纷纷表示,在展览馆中上思政课很有意义、很生动、很丰富,通过看展览的形式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史,能更好理解文字背后的意义,更加懂得了身为青年大学生要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勇敢担当作为。
党史展览吸引了武软师生们纷纷前来参观,大家在一块块展板前驻足停留,在展厅门前主题标识处合影留念,也让“百年辉煌”党史学习教育展览成为学生们新的“打卡地”,用活了党史“教科书”,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创新了思政课教学形式。

武软师生参观党史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