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堂走起来,服务乡村动起来

文章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19-07-09  点击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国情、社情与民意,切实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引导学生做到知行合一,7月6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良琼教授带队,副院长肖国香、思政课专任教师谢开磊、朱海,在我校汽车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刘逸夫和体育学院团总支书记谢晶晶的精心组织下,带领我校部分学生志愿者来到武汉市新洲区宋渡村,使思政课堂走起来——将思政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让同学们在“行走”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QQ图片20190708162814.jpg

QQ图片20190708162816.jpg

(思政课走进武汉市新洲区宋渡村)

第一堂课:社会实践与乡村调研

QQ图片20190708162802.jpg

在宋渡村的村委会里,村支书、村主任为教师们介绍了宋渡村近些年的变化,村干部介绍了村级行政概况及村级经济发展。村干部和广大村民感谢党的好政策,得益于国家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产业富民,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交流,师生们也了解到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些困惑。如村里产业发展单一、特色不够、品牌难以树立,想要实现长足的进步,就要实行产业的优化升级。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大家纷纷出谋划策。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良琼认为宋渡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作些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方面的探索。肖国香副院长表示,乡村振兴计划,要实现产业兴旺,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比如,把农产品做出特色走出去等等……

第二堂课: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QQ图片20190708162755.jpg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关系的理论中提到,对立并不会是城乡关系的长期状态,城乡关系最终将从分离走向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海娓娓道来,“农村发展的前提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振兴乡村战略中提出,第一就是产业要发展。这遍地的桃树就是宋渡村发展的产业之一。经济是基础,产业发展了,随之而来的就是乡村文明的建设。”

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发展战略其实离高校学生并不遥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堂课:依法治村与送法下乡

图片5.png

依法治国具体到农村地区,就是要以法治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谢开磊为宋渡村干部群众精心准备了一堂实用的法制课——“送法下乡——谈合同”。本次送法下乡帮助了当地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今后,我院法律专业教师将进一步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乡亲们提供更多的政策宣讲和法律咨询,使乡亲们能深入的了解法律,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能用法律和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国家扶贫等相关政策,能够切身感受到国家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愿景,以促进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课堂:田间地头与学思践悟

QQ图片20190708162805.jpg

下午,师生们走进了田间地头——来到宋渡村的桃园,聆听了宋渡村张书记关于宋渡村桃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优的建设发展历程。同学们亲身地感受到:农村要想致富,除了勤劳和汗水,更需要科学和技术。所以一定要好好读书,增长才干,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行走的思政课堂”既是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也加强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今后将持续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推动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把社会实践的“活水”注入思政教育,让思政课“活”起来的一次有益创新,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堂给学生打开了认识社会的窗口,同学们在参与、体验、调查、研究中主动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达到了深入育人的目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Copyright 2018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117号 邮编:430205 邮箱:whvcse@whvcse.edu.cn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1188号  鄂ICP备11010169号-2